Adsense Top
Wednesday, 22 November 2017
疑遭越界邻国执法单位追捕船主通过K3M求救脱身
班台一艘深海C执照渔船捕鱼时疑遭越界我国海域的邻国执法海单位追捕,船主通过“K3M”手机运用程式求救,最终得以脱身。
船主许慧真(36岁)今日召开记者会说,在向皇家海军及海事执法机构求助后,二单位各派巡逻军舰、直升机及飞机赶至现场,护送该艘价值约100万令吉的渔船返回班台。
她说,渔船是在本月13日出海,15日与其他渔船在距离邦咯岛约70海里处,被印尼执法单位追捕。
“舵手告知,当时渔船引擎过热不能启动,只好带著另3名渔夫逃至另一艘渔船,留下无法行驶的渔船。邻国执法军舰则逗留在该处约30分钟,直至我国执单位抵达才离去。”
许慧真为感谢执法单位协助,各捐3000令吉给武装部队英雄基金会及海事执法机构俱乐部。
海事执法机构北马区行动副主任祖琳达说,今年1月至今,已有16艘在马六甲海峡及9艘在我国北区海域的渔船,被邻国执法单位扣押。
她提醒渔民应善用K3M手机运用程式,与执法单位沟通,执法单位第一时间掌握准确的资讯后,将能作出营救行动。
阿斯曼吁下载以备一时之需
红土坎大马皇家海军基地行动室主任阿斯曼呼吁,渔民与船主应踊跃下载“K3M”手机运用程式,以备一时之需。
大马皇家海军华裔协调官(霹州)徐国洧少校说,他将在全国约10个以华裔为主的渔村,各委任2名当地协调员,促进官民交流。
“目前,eRAKAM海军之友网络服务,共有258名渔民船主成员,而以华文沟通交流的WhatsApp及WeChat手机运用程式,也有多达约800名成员。”
他呼吁渔民善用所有的交流平台,以获取或分享最新资讯。
Saturday, 1 July 2017
Marvelous Aqua Link at Station 18, Ipoh
The is some of the photo I took for Google Maps as a Local Guide of Google Maps :
Marvelous Auqua Link is pet fish shop at Station 18, Ipoh; which retail and dealer in all kinds of Tropical Aquarium Fish and Fishing Accessories
The company has same owner with Star Sea Aquatics, which breed, export and import of all kind of Tropical Aquarium Fish.
The front
Wednesday, 10 May 2017
专业服务锁定高档市场 Mr.Clean 向国际出发
虽然人生总有很多挑战,走过的路崎岖不平,但做生意和登山一样,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Mr.Clean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黄俊龙正做到了这点,他在接管Mr.Clean之后,咬紧牙根渡过人生低潮期和重重难关,成功熬过10个年头。
今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也是公司重新出发的一年;在抛开过去的沉重包袱后,将加速扩展国内业务,并发展至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品牌。
Mr.Clean成立于1993年,而黄俊龙是在1995年被委任管理公司业务,并在2001年正式接管整家公司。
黄俊龙进入洗衣行业已有20多年。一开始,他是以洗衣顾问在这行业起步,主要是销售洗衣机及协助客户开设洗衣店,包括寻找地点、装修、申请执照、培训、供应设备等一站式服务。
作为一名洗衣顾问,从1990年至2000年初,他在全马替客户开设了约150家洗衣店。
虽然当时他在洗衣界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却在管理Mr.Clean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门生意不太了解,尤其令他感到困惑的是,懂得干洗的人并不多。
他有感而发:“即使会干洗的业者,也因为担心影响竞争力而不愿传授干洗技术给外人,所以,这让我懊恼不已。”
当时,公司还面对很多问题,包括亏钱、员工和人手、及系统老旧等问题。 因此,黄俊龙决定全面重组,将原有的7家洗衣店,削减至1家。
2001年,Mr.Clean前老板欲退出洗衣行业,所以,黄俊龙正式收购和接管Mr.Clean。
“我收购Mr.Clean是为了其品牌。基本上,这个行业具备成长潜能,唯一是缺乏正规的系统和技术。”
在2002年设立公司总部后,黄俊龙派公司营运经理曾秀红去美国的干洗及洗衣研究所(DLI)培训,并成立一所布料护理中心(Mr.Clean Fabricare Centre,简称MCFC),希望可以教育市场如何照顾布料。
登山磨练坚强意志 喜欢户外活动的黄俊龙,因登山的经验让他在人生道路上变得更坚强。 即使再辛苦,只要熬过,就会步入光明大道。 说到过去的登山经验,他总是眉飞色舞:“登山是非常辛苦的户外活动,除了面对崎岖不平的路,还会遇见猛兽、缺乏水源等问题。不过,这也让我变得更坚强。”
话说正式接管Mr.Clean后,为了加速重组、发展公司业务及提升形象,黄俊龙不惜一切下重注,大胆的作风也让他跌入人生谷底。
2010年,他把分店扩增到7至8家时,公司到了瓶颈,负债过高和现金流断绝的问题逐步浮现。
回想这段经历,他感叹:“想当年,我的胆子真不小。当时手上只有6万令吉现金,却冒险地举债投资发展加盟系统。” 结果,公司耗光现金,更一度欠下200万令吉的债务。
连日被追债,这沉重的压力让他和妻子都喘不过气来,即使变卖私人资产,还是无法解决债务。 最后,他决定脱售其中3家洗衣店,并转为加盟店,套现约150万令吉,大幅减少债务,才让公司逐步走出阴霾,重新出发。
从过去的经验中,他学习到处事和发展业务时必须谨慎。 现在他只会用50%的现金作为营运资本,其余会保留为应急基金。
在最难熬的两年,他还是不放弃登山,反而选择进入森林大山内释放压力和吸收正能量。
提供多样化服务 国家发展愈加蓬勃、人口城市化、兴建越来越多购物广场,也引进越来越多时尚品牌的服装、鞋子、皮包等。 普遍上,消费者都会把名贵的衣物交给专业的洗衣店处理,再加上现在上班族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这让他们更愿意花钱给洗衣店处理。
因此,黄俊龙看好需求会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改变而提高。 看好高价品牌的崛起,Mr.Clean不只是处理衣物而已,还提供皮包及鞋子等的特别护理服务。 此外,他们也推出简讯通知服务,一旦衣物处理好了之后,公司就会传送简讯给客户,提醒他们到店里提取自己的衣物。
为了提供客户更大便利,Mr.Clean计划推出收存箱(Drop Box)服务,让客户将衣物放在箱子里,再自助输入资料,省下轮候的时间。 “当我们处理完后,可将衣物运送到客户的家。
目前,仍在与电子设计师商讨有关服务的软件。” 设布料护理中心 打造专业洗衣 在外国,如西方国家、台湾、日本、中国等,专业洗衣店已非常普遍。
不过,这个利基行业在大马却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竞争不大。 他认为,洗衣业最重要的就是培训,所以,Mr.Clean成立布料护理中心。 “我们的使命是带动整个行业,所以,这个布料护理中心主要是为了推广知识和技术,并教育业者。” 他希望让市场看到Mr.Clean是专业的,包括教育顾客如何处理布料等。 “在这情况下,不如自己开更多店来教育大众。同时,你也看到我们的价格一直遥遥领先。” 同业削价恶性竞争 加强品牌巩实力 过去虽遇过不少风风雨雨,导致黄俊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否要放弃,但他最终选择坚持下去。
“尽管当时我感到很沮丧,但我还是看好洗衣业的前景。” 他认为,整个行业面对结构性问题,如缺乏正规的系统和标准,导致洗衣业被别人看不起之余,也很难找到员工。
其中,对布料的处理方式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是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这让业者陷入削价战。 据他分析,洗衣界有两种业务,即合约性质和门市业务;合约性质的业务主要是为整个集团提供服务,如酒店。 “合约式的承包服务,往往会被客户,尤其是大集团压价,让市场出现恶性竞争。
不过,业者会打削价战,主要因为没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因此,黄俊龙不断提升服务,加强议价实力,这也是他过去不惜花钱建立Mr.Clean品牌的原因。 “维修机器和聘请员工需要很多资本,若打削价战,将让我们无法持续经营。”
专攻中上阶层 维持优渥赚幅 Mr.Clean主要是以门市业务为主,并专攻中上收入群的消费者,这让公司平均有50至70%赚幅。 黄俊龙自豪地说:“若销量高,赚幅最高可达到80%呢!” 他指出,在国内市场,65%业者都关注在低收入群,这些都是比较小型的业者,普遍只以半间店作为洗衣店,也没有干洗机器。
在中收入阶级市场则有30%比重,普遍是规模中型的洗衣店。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5%的业者在中高收入阶级市场,这反映出市场竞争很小,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注在中高收入阶级市场的业者,通常提供全面服务,也具备管理架构;相反的,在中低收入阶级市场营运的业者则属单打独斗,没有管理架构。
目前,公司的客户以巫裔消费者为主,平均占了公司总营业额的80%至90%比重,主要是因为他们更舍得消费。 探索东协市场 锁定印尼首炮 20周年也是Mr.Clean再起步的平台,公司将积极地扩展业务,包括海内外市场。
该公司已做好计划,未来4至5年,在巴生谷地区增加100家连锁店,主要是以衣料收集站(Kiosk)形式为主;同时,也会以连锁方式推广至全国。
国内人口少,市场不大,走向海外是必经之路;Mr.Clean眼光将放在东协市场,主要是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专业服务供应不多,所以,发展潜能极大。
黄俊龙说,目前先锁定印尼,准备以加盟方式进军这个人口庞大的市场。
“我们还在筹备中,并已在当地注册公司商标了。目前,我们在印尼寻找着合适的加盟伙伴。” 此外,公司或会和策略伙伴联手开拓印尼市场。
今年,为了庆祝20周年,Mr.Clean会推出多项活动,包括抽奖、奖励、折扣等,同时,拨备款项做广告及推广(A&P),强化公司品牌和形象。 设厂增产能降成本 拟推出洗涤产品 除了扩展市场之外,黄俊龙也计划开设厂房,扩大产能及发展上游业务。
随着Mr.Clean积极扩大业务,目前的产能不足以应付更大的量;新厂房将营运集中化,减少对人手的依赖及降低成本。
他举例,现在普遍一位员工每小时可熨4件衣物;设厂后,自动式机器每小时可熨100件衣物,这让公司更具效率,相对的成本也更低。 他预计,新厂今年杪或明年初动工。
目前,公司已锁定数个地点。 根据黄俊龙初步构思,厂房原本是3层,分别是营运、办公室及培训中心;此外,他们也有意开发化学产品,如肥皂粉、柔软剂等,提供给家庭使用,产品也会在连锁店出售。
Mr.Clean有限公司董事经理黄俊龙正做到了这点,他在接管Mr.Clean之后,咬紧牙根渡过人生低潮期和重重难关,成功熬过10个年头。
今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也是公司重新出发的一年;在抛开过去的沉重包袱后,将加速扩展国内业务,并发展至海外市场,成为国际品牌。
Mr.Clean成立于1993年,而黄俊龙是在1995年被委任管理公司业务,并在2001年正式接管整家公司。
黄俊龙进入洗衣行业已有20多年。一开始,他是以洗衣顾问在这行业起步,主要是销售洗衣机及协助客户开设洗衣店,包括寻找地点、装修、申请执照、培训、供应设备等一站式服务。
作为一名洗衣顾问,从1990年至2000年初,他在全马替客户开设了约150家洗衣店。
虽然当时他在洗衣界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却在管理Mr.Clean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门生意不太了解,尤其令他感到困惑的是,懂得干洗的人并不多。
他有感而发:“即使会干洗的业者,也因为担心影响竞争力而不愿传授干洗技术给外人,所以,这让我懊恼不已。”
当时,公司还面对很多问题,包括亏钱、员工和人手、及系统老旧等问题。 因此,黄俊龙决定全面重组,将原有的7家洗衣店,削减至1家。
2001年,Mr.Clean前老板欲退出洗衣行业,所以,黄俊龙正式收购和接管Mr.Clean。
“我收购Mr.Clean是为了其品牌。基本上,这个行业具备成长潜能,唯一是缺乏正规的系统和技术。”
在2002年设立公司总部后,黄俊龙派公司营运经理曾秀红去美国的干洗及洗衣研究所(DLI)培训,并成立一所布料护理中心(Mr.Clean Fabricare Centre,简称MCFC),希望可以教育市场如何照顾布料。
登山磨练坚强意志 喜欢户外活动的黄俊龙,因登山的经验让他在人生道路上变得更坚强。 即使再辛苦,只要熬过,就会步入光明大道。 说到过去的登山经验,他总是眉飞色舞:“登山是非常辛苦的户外活动,除了面对崎岖不平的路,还会遇见猛兽、缺乏水源等问题。不过,这也让我变得更坚强。”
话说正式接管Mr.Clean后,为了加速重组、发展公司业务及提升形象,黄俊龙不惜一切下重注,大胆的作风也让他跌入人生谷底。
2010年,他把分店扩增到7至8家时,公司到了瓶颈,负债过高和现金流断绝的问题逐步浮现。
回想这段经历,他感叹:“想当年,我的胆子真不小。当时手上只有6万令吉现金,却冒险地举债投资发展加盟系统。” 结果,公司耗光现金,更一度欠下200万令吉的债务。
连日被追债,这沉重的压力让他和妻子都喘不过气来,即使变卖私人资产,还是无法解决债务。 最后,他决定脱售其中3家洗衣店,并转为加盟店,套现约150万令吉,大幅减少债务,才让公司逐步走出阴霾,重新出发。
从过去的经验中,他学习到处事和发展业务时必须谨慎。 现在他只会用50%的现金作为营运资本,其余会保留为应急基金。
在最难熬的两年,他还是不放弃登山,反而选择进入森林大山内释放压力和吸收正能量。
提供多样化服务 国家发展愈加蓬勃、人口城市化、兴建越来越多购物广场,也引进越来越多时尚品牌的服装、鞋子、皮包等。 普遍上,消费者都会把名贵的衣物交给专业的洗衣店处理,再加上现在上班族的时间越来越宝贵,这让他们更愿意花钱给洗衣店处理。
因此,黄俊龙看好需求会随着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改变而提高。 看好高价品牌的崛起,Mr.Clean不只是处理衣物而已,还提供皮包及鞋子等的特别护理服务。 此外,他们也推出简讯通知服务,一旦衣物处理好了之后,公司就会传送简讯给客户,提醒他们到店里提取自己的衣物。
为了提供客户更大便利,Mr.Clean计划推出收存箱(Drop Box)服务,让客户将衣物放在箱子里,再自助输入资料,省下轮候的时间。 “当我们处理完后,可将衣物运送到客户的家。
目前,仍在与电子设计师商讨有关服务的软件。” 设布料护理中心 打造专业洗衣 在外国,如西方国家、台湾、日本、中国等,专业洗衣店已非常普遍。
不过,这个利基行业在大马却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竞争不大。 他认为,洗衣业最重要的就是培训,所以,Mr.Clean成立布料护理中心。 “我们的使命是带动整个行业,所以,这个布料护理中心主要是为了推广知识和技术,并教育业者。” 他希望让市场看到Mr.Clean是专业的,包括教育顾客如何处理布料等。 “在这情况下,不如自己开更多店来教育大众。同时,你也看到我们的价格一直遥遥领先。” 同业削价恶性竞争 加强品牌巩实力 过去虽遇过不少风风雨雨,导致黄俊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道是否要放弃,但他最终选择坚持下去。
“尽管当时我感到很沮丧,但我还是看好洗衣业的前景。” 他认为,整个行业面对结构性问题,如缺乏正规的系统和标准,导致洗衣业被别人看不起之余,也很难找到员工。
其中,对布料的处理方式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是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这让业者陷入削价战。 据他分析,洗衣界有两种业务,即合约性质和门市业务;合约性质的业务主要是为整个集团提供服务,如酒店。 “合约式的承包服务,往往会被客户,尤其是大集团压价,让市场出现恶性竞争。
不过,业者会打削价战,主要因为没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因此,黄俊龙不断提升服务,加强议价实力,这也是他过去不惜花钱建立Mr.Clean品牌的原因。 “维修机器和聘请员工需要很多资本,若打削价战,将让我们无法持续经营。”
专攻中上阶层 维持优渥赚幅 Mr.Clean主要是以门市业务为主,并专攻中上收入群的消费者,这让公司平均有50至70%赚幅。 黄俊龙自豪地说:“若销量高,赚幅最高可达到80%呢!” 他指出,在国内市场,65%业者都关注在低收入群,这些都是比较小型的业者,普遍只以半间店作为洗衣店,也没有干洗机器。
在中收入阶级市场则有30%比重,普遍是规模中型的洗衣店。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5%的业者在中高收入阶级市场,这反映出市场竞争很小,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注在中高收入阶级市场的业者,通常提供全面服务,也具备管理架构;相反的,在中低收入阶级市场营运的业者则属单打独斗,没有管理架构。
目前,公司的客户以巫裔消费者为主,平均占了公司总营业额的80%至90%比重,主要是因为他们更舍得消费。 探索东协市场 锁定印尼首炮 20周年也是Mr.Clean再起步的平台,公司将积极地扩展业务,包括海内外市场。
该公司已做好计划,未来4至5年,在巴生谷地区增加100家连锁店,主要是以衣料收集站(Kiosk)形式为主;同时,也会以连锁方式推广至全国。
国内人口少,市场不大,走向海外是必经之路;Mr.Clean眼光将放在东协市场,主要是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专业服务供应不多,所以,发展潜能极大。
黄俊龙说,目前先锁定印尼,准备以加盟方式进军这个人口庞大的市场。
“我们还在筹备中,并已在当地注册公司商标了。目前,我们在印尼寻找着合适的加盟伙伴。” 此外,公司或会和策略伙伴联手开拓印尼市场。
今年,为了庆祝20周年,Mr.Clean会推出多项活动,包括抽奖、奖励、折扣等,同时,拨备款项做广告及推广(A&P),强化公司品牌和形象。 设厂增产能降成本 拟推出洗涤产品 除了扩展市场之外,黄俊龙也计划开设厂房,扩大产能及发展上游业务。
随着Mr.Clean积极扩大业务,目前的产能不足以应付更大的量;新厂房将营运集中化,减少对人手的依赖及降低成本。
他举例,现在普遍一位员工每小时可熨4件衣物;设厂后,自动式机器每小时可熨100件衣物,这让公司更具效率,相对的成本也更低。 他预计,新厂今年杪或明年初动工。
目前,公司已锁定数个地点。 根据黄俊龙初步构思,厂房原本是3层,分别是营运、办公室及培训中心;此外,他们也有意开发化学产品,如肥皂粉、柔软剂等,提供给家庭使用,产品也会在连锁店出售。
Sunday, 2 April 2017
实康一帆风顺 郑添利幸福企业家
实康集团(SALCON,8567,主板贸服股)副执行主席丹斯里郑添利回顾过往,事业可说是一帆风顺,“任何决定要准确,犯下小错误不是大问题,人生难免会犯上一些错误,只要向前看,适时改过,路才会走得长久。最重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他的生意经是坚持不偷、不抢、不骗,成功也要靠身边的人帮忙,才会有今天。身边的人要精明,能够与你一起拼搏,家人支持更加不能少,让他全心全意打拼,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只要有钱就会买地 郑添利在马六甲亚罗牙也瓜拉双溪巴汝出生,他在10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小时候家里贫穷,念到初中三就辍学,17岁那年,他在父亲病倒后开始出来工作。 “说是工作,,可是我并没有帮人打工,当年父亲有自己的渔船,以前偶尔有帮忙,他病倒后就由我接手。”他回忆道。 | |
1974年他出来当家,除了渔船也一边做椰子买卖的生意。“我父亲以前就告诉我,只要有钱,就要买地保值。”
此后,只要他有足够的钱,就会买地,如今在东海岸和南马已有一大片的土地和种植地,周末经常都会去看看。 保险业赚第一桶金 1982年,弟弟也开始出来工作,帮忙郑添利减少家里的经济负担,让他有机会去接触保险业。不过,他的保险事业是从登嘉楼开始,因为堂哥住在那边。 80年代的保险事业比较容易经营,顾客可以欠账,佣金也高达35%。” 他从小保险代理开始,之后因业绩标青升做总代理,有资格委任代理。保险事业渐有起色后,吉兰丹、关丹、甚至彭亨州的保险代理都在他管理范围内。 他的第一桶金是从保险事业得回来,“1984年我在登嘉楼开始,1年后升为总代理,87年至88年期间是事业最巅峰时刻。 87年已经赚了第一桶金,20多岁身家超过百万令吉,也娶老婆、买排屋,还买了一辆二手马赛地。” 然而,80、90年代是保险业蓬勃时期,也发生许多保险诈骗事件,“我们讲求的是信用,不然也不会越做越大。我本身早期都是亲自上门服务,成功绝对不能偷懒,工作从来没有休息,只有做完所有工作才能休息。”他这么说。 1987年,他把保险事业扩充到吉隆坡和马六甲,事业也非常顺利。直到1991年保险政策改变,佣金从35%删减至15%,让他兴起买下一间保险公司的念头。 合创天安保险 于是,他和伙伴联手买下天安保险(Kurnia)的前身,并占有三分之一股份。 “2005年天安保险成功上市后,另一合作伙伴想独自经营,才出售股份。” 他起初先买水务公司实康集团(Salcon Berhad)再买保险公司,卖掉保险公司后专注在水务业务,进行水和污水处理。同时间内,他也买下MUI Continental保险有限公司30%股份。 “当时投资了3000多万令吉在MUI保险,两年前脱手后赚回6000多万令吉。”他直言,除了亲情不卖,其他只要价高就可以出售。 无法起价退出中国 海外业务回流大马 实康集团在中国重庆市、山东省、昆明市、浙江省、福建南安市等都有业务,与当地企业和政府合作。 “水务虽是人民常用的东西,然而成本会提高,利润就会减少,因为之前是与政府合作,无法一直调价,才干脆退出中国市场,转卖给其他企业。” 郑添利透露,实康集团陆续把海外业务回流大马,至于越南的水务还在进行中。 “公司有一支很好的团队,每一次收购前彼此都会考量一番,认为有潜能、有前景才会投资。人才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很重要,有好人才就不需要亲力亲为。讨论的方案都会以股东利益为主,毕竟他们是上市公司,有整万名股东,了解风险最重要。” 屋业发展按部就班 无惧风暴大马土地是天堂 每个成功企业家花在事业的时间永远是最多也最长,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周末永远不会休息,即使是现在也一样。 郑添利上班时间负责公司业务,周末时间忙于照料自己私下的生意,去看自己的园丘。 “虽然我是老板,但公司是我的上司,我需要提供服务,想新点子。” “我们是上市公司,最近也收购2至3家公司,朝屋业发展进行。” 收购产业维持盈利 他认为,收购产业能每年维持公司盈利,不过盈利至少要有10%回报才值得投资。今年投入的屋业发展,反应也很好。尤其位于士拉央公寓,200多间单位如今已售出一半。 “买者以外地人为多,我们在柔佛也有地,接下来会陆续推出几个项目。” 只要是生意人,都会担心金融风暴,“经济有起有落,10年总会发生一次,接下来的风暴我们还没看到什么端倪,不过屋业发展会变慢。只要我们按部就班,不怕没生意做。” 他乐观看待整个环境,相较起海外环境,马来西亚的土地是天堂。 3亿现金放眼长线投资 实康集团手上的现金有3亿令吉之多,公司需要的是投资机会。“我们把水务公司买回来时是亏钱的,经过一番改造,如今已经赚钱。现在实康员工有300多人,包括60位左右的工程师。” 目前除了房地产和收租,他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业务。 另外也为部分工厂如槟城、吉兰丹、芙蓉、山打根等工厂提供巴士,载送员工上下班。 “投资是长期计划,我们要找那些即使不工作也会有入息的投资,就像棕油业,它会自己生果实,不太会影响我的入息。至于水务,大家每天都在用水,是必需品。” 大儿子帮忙接手企业 郑添利是个幸福的企业家,生意顺利,家庭支持,最重要的是大儿子愿意帮忙和接手。对于孩子的教育,他坚持认真教导,不能开玩笑,孩子才会尊敬你,即使做错了也必须照顾他们的自尊心,不能当场骂,之后再纠正也不迟。 一路走过来,他虽然曾经羡慕过别人的成就,然而当自己成大事后,不曾自满过,因为他宗旨依然是不偷不抢不骗,“每个人都有机会赚钱,我会思考如何与对方平起平坐。如何把一门生意管理妥当,赚得更长久、稳定才是最重要,否则投资错误,将会打回原形。” 多认识朋友拓宽世界观 郑添利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多认识朋友才会有机会,否则你的世界将变得狭窄。 看看自己,看看别人,为何别人会比你还成功,当然身边接触的朋友也很重要,要走怎样的路一切都是由自己来决定。 成功要付出,没有捷径,休息时多参考别人的东西,朋友是要主动去结识,相约出来聊天,就像他那样,白天工作,晚上是交际时间,多了解身边发生的事物。 他除了忙于事业,也热心公益,在登嘉楼捐建老人院,马中友好协会、母校培风小学、中学、华总都捐了不少大笔款项,同时担任许多华团、学校董事,也在中国南安捐建一所金华医院,是位名副其实的儒商。 南洋商报 2014年11月10日 |
Tuesday, 28 March 2017
锦添食品先转型后交棒 为传承家业铺路
15年前的一个改革转型决定,为传承家业铺路,成就了今时今日的锦添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酱油生产,是一项传统的业务,但经过改革,成功以现代化的模式生产。
这不仅让公司持续扩大市场至出口,也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好!
于1971年成立的锦添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其中一家顶尖酱料生产商,且以酱油闻名,以注册商标“美中美”行销全马。
创办人文锦添从事酱油行业超过半世纪,从创办小型家庭式生意,做到成为餐饮业内的著名品牌,过程并不容易。
为了让家业传承下去,他在15年前决定掷金改革营运方式,解决当前面对的挑战,亦为交棒铺路。
今年67岁的文锦添在接受《南洋商报》的专访时表示,当前酱油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后继无人。
“中马有近50%的酱油厂结业,最大原因不是行业前景黯淡,而是没有接班人。”
锦添食品工业也趁机会合并了两家酱油厂,其中一家更超过100年历史。
相对于其他业者,该公司能走到今天,且4名孩子都参与营运,这实属难得。
文锦添强调:“这归功于15年前把公司转型的决定!我认为要让孩子接棒,公司就一定要转型!”
人力生产供不应求
在转型以前,锦添食品工业主要是家庭式生意,仅能通过单纯人力来制作酱油。
不过,在1998年,遇到供不应求的问题。
当时,赶货高峰期人手不足,才意识到需要更有效的制造酱油方式。
文锦添说,传统酱油是使用陶缸酿造,需要大量储放空间,当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工业地扩充业务。
如今,该公司的酱油都使用玻璃纤维容器,转向更现代化的营运模式。
继承计划须趁早
经历过转型及交棒过程的两父子皆认为,企业老板应该要及早拟定接班计划,确定整个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文锦添表示,虽然有很多老一代的企业老板希望孩子接手公司,但却不愿意花钱,那么交棒的过程变得毫无意义。
文兆良说:“父亲会在15年前毅然投入庞大资金转型,是因为他还年轻。若等到他50、60岁,或许也会面临无法作出转型决定的窘境。”
因此,应该要及早培养孩子,从中看他们对公司是否有兴趣,若没有就找专业人士管理,至少已有一个接班计划。
文锦添:转型须有决心
考虑到要让孩子接班,文锦添最后决定转型,但转型并不容易,需要决心和金钱!
文锦添表示,这必须要一次过投入庞大资金,而且是多年来赚到的钱,这决定并不容易。
该公司在转型初期就以20万令吉,把300至500个陶缸,换成10个玻璃纤维容器,相等于165吨。
一般上,国内酱油厂都没有转型,且酱油生产回本期较长,所以,不太能认同锦添食品工业。
他表示,目前正式做酱油的业者并不多,主要是比较偏向酱料生产,因资金回流速度较快。
酱油生产须6个月才能回本,但酱料却能在一两个月就能回本,速度快出3倍。
产量增劳力减
两代人经历的时代和背景不同,会产生代沟也是难免的,但最重要就是沟通。
锦添食品总经理文兆良认为,虽然年轻人较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但上一代的经验丰富,所以,两代应该互补长短。
经过转型后,产量增加及劳力减少,都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能持续发展业务,环境的变化让该公司不得不转型。
他表示,若以老旧方式经营,产量有限,无法应付增长的销售。
大马地价飞涨,唯有增加生产,才能够有较大效益,才决定转去使用容量较大的玻璃纤维容器。
以前,一个陶缸的容量大约100公斤,可抽取30至40公斤的酱油;现在使用的玻璃纤维容器的容量却达16至17吨,可抽取10至12吨的酱油。
为了加强生产效率,文兆良与团队不断到海外考察,包括中国、台湾及日本。
多元化产品及业务
经历了40年的发展,锦添食品工业从酿造酱油,到更多元化的酱料产品,也被誉为我国酱料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
目前,提供给餐饮业者的产品,除了酱油之外,还包括具大马风味的酱料,如马来盏(Belacan)酱、甘香酱及Rojak酱等。
文兆良表示,这是为了方便客户,因为不少业者在向公司购买酱料后,再加工成为各式各样的酱料。
因此,公司决定直接制作成品给业者,目前已有2000至3000名顾客。
锦添食品工业另一项核心产品,七彩鱼生配料,可是餐营业及厨师们的首要热门选择。
这让该公司赢得顾客们的认同和信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此外,锦添食品工业亦改善销售方式,在每州设代理商,然后分销给业者。
由于国内市场太大,无法顾及每个地区,这方式有助减少风险及降低成本,且扩大销量及市场范围。
在酱油业务稳定发展后,于7、8年前增设子公司力天食品工业,主要是生产点心及冷冻食品。
同时,该公司也提供飞机餐,把收入来源多元化。
文兆良:不惧接班压力
创办人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个人魅力已成为一家公司主要支撑,这无形中会成为接班人的压力。
不过,身为长子的文兆良表示,他并不感到压力,因为自小就跟随父亲到外招生意及送酱油,所以顾客都认识他。
虽然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但他并不认同。
“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有心发展公司。同时,必须每天都想着如何做得更好。”
他表示,专注的发展事业,是主要条件。
虽然曾经发展杂货业务,但是做得不专,因为量不大,赚幅微薄,不足以应付营运成本。
为了巩固在市场上的定位,他决定把焦点放在目前的业务上。
他希望,在提到酱油、酱料及鱼生配料时,别人第一时间会先想到锦添食品工业。
积极走向海外开拓出口
规模做大后,锦添食品工业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并把眼光放到海外。
文兆良表示,不少餐饮业者及厨师,到国外发展后,依然使用该公司的产品,因而决定做出口业务。
随着大马厨师在国外越来越吃香,不少已获得聘请,这亦带动锦添食品酱料产品的需求。
大马拥有清真认证(Halal)优势,所以他看好出口市场。
自2、3年前开始,该公司开始出口产品,包括新加坡、澳洲及印尼等,以出口七彩鱼生配料为主。
目前,出口业务占总营业额大约10%,未来将增加更多产品,积极攻出口市场。
酱油生产,是一项传统的业务,但经过改革,成功以现代化的模式生产。
这不仅让公司持续扩大市场至出口,也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好!
于1971年成立的锦添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其中一家顶尖酱料生产商,且以酱油闻名,以注册商标“美中美”行销全马。
创办人文锦添从事酱油行业超过半世纪,从创办小型家庭式生意,做到成为餐饮业内的著名品牌,过程并不容易。
为了让家业传承下去,他在15年前决定掷金改革营运方式,解决当前面对的挑战,亦为交棒铺路。
今年67岁的文锦添在接受《南洋商报》的专访时表示,当前酱油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后继无人。
“中马有近50%的酱油厂结业,最大原因不是行业前景黯淡,而是没有接班人。”
锦添食品工业也趁机会合并了两家酱油厂,其中一家更超过100年历史。
相对于其他业者,该公司能走到今天,且4名孩子都参与营运,这实属难得。
文锦添强调:“这归功于15年前把公司转型的决定!我认为要让孩子接棒,公司就一定要转型!”
人力生产供不应求
在转型以前,锦添食品工业主要是家庭式生意,仅能通过单纯人力来制作酱油。
不过,在1998年,遇到供不应求的问题。
当时,赶货高峰期人手不足,才意识到需要更有效的制造酱油方式。
文锦添说,传统酱油是使用陶缸酿造,需要大量储放空间,当时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工业地扩充业务。
如今,该公司的酱油都使用玻璃纤维容器,转向更现代化的营运模式。
继承计划须趁早
经历过转型及交棒过程的两父子皆认为,企业老板应该要及早拟定接班计划,确定整个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文锦添表示,虽然有很多老一代的企业老板希望孩子接手公司,但却不愿意花钱,那么交棒的过程变得毫无意义。
文兆良说:“父亲会在15年前毅然投入庞大资金转型,是因为他还年轻。若等到他50、60岁,或许也会面临无法作出转型决定的窘境。”
因此,应该要及早培养孩子,从中看他们对公司是否有兴趣,若没有就找专业人士管理,至少已有一个接班计划。
文锦添:转型须有决心
考虑到要让孩子接班,文锦添最后决定转型,但转型并不容易,需要决心和金钱!
文锦添表示,这必须要一次过投入庞大资金,而且是多年来赚到的钱,这决定并不容易。
该公司在转型初期就以20万令吉,把300至500个陶缸,换成10个玻璃纤维容器,相等于165吨。
一般上,国内酱油厂都没有转型,且酱油生产回本期较长,所以,不太能认同锦添食品工业。
他表示,目前正式做酱油的业者并不多,主要是比较偏向酱料生产,因资金回流速度较快。
酱油生产须6个月才能回本,但酱料却能在一两个月就能回本,速度快出3倍。
产量增劳力减
两代人经历的时代和背景不同,会产生代沟也是难免的,但最重要就是沟通。
锦添食品总经理文兆良认为,虽然年轻人较能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科技,但上一代的经验丰富,所以,两代应该互补长短。
经过转型后,产量增加及劳力减少,都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能持续发展业务,环境的变化让该公司不得不转型。
他表示,若以老旧方式经营,产量有限,无法应付增长的销售。
大马地价飞涨,唯有增加生产,才能够有较大效益,才决定转去使用容量较大的玻璃纤维容器。
以前,一个陶缸的容量大约100公斤,可抽取30至40公斤的酱油;现在使用的玻璃纤维容器的容量却达16至17吨,可抽取10至12吨的酱油。
为了加强生产效率,文兆良与团队不断到海外考察,包括中国、台湾及日本。
多元化产品及业务
经历了40年的发展,锦添食品工业从酿造酱油,到更多元化的酱料产品,也被誉为我国酱料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
目前,提供给餐饮业者的产品,除了酱油之外,还包括具大马风味的酱料,如马来盏(Belacan)酱、甘香酱及Rojak酱等。
文兆良表示,这是为了方便客户,因为不少业者在向公司购买酱料后,再加工成为各式各样的酱料。
因此,公司决定直接制作成品给业者,目前已有2000至3000名顾客。
锦添食品工业另一项核心产品,七彩鱼生配料,可是餐营业及厨师们的首要热门选择。
这让该公司赢得顾客们的认同和信赖,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此外,锦添食品工业亦改善销售方式,在每州设代理商,然后分销给业者。
由于国内市场太大,无法顾及每个地区,这方式有助减少风险及降低成本,且扩大销量及市场范围。
在酱油业务稳定发展后,于7、8年前增设子公司力天食品工业,主要是生产点心及冷冻食品。
同时,该公司也提供飞机餐,把收入来源多元化。
文兆良:不惧接班压力
创办人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个人魅力已成为一家公司主要支撑,这无形中会成为接班人的压力。
不过,身为长子的文兆良表示,他并不感到压力,因为自小就跟随父亲到外招生意及送酱油,所以顾客都认识他。
虽然有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但他并不认同。
“我认为,最重要就是有心发展公司。同时,必须每天都想着如何做得更好。”
他表示,专注的发展事业,是主要条件。
虽然曾经发展杂货业务,但是做得不专,因为量不大,赚幅微薄,不足以应付营运成本。
为了巩固在市场上的定位,他决定把焦点放在目前的业务上。
他希望,在提到酱油、酱料及鱼生配料时,别人第一时间会先想到锦添食品工业。
积极走向海外开拓出口
规模做大后,锦添食品工业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并把眼光放到海外。
文兆良表示,不少餐饮业者及厨师,到国外发展后,依然使用该公司的产品,因而决定做出口业务。
随着大马厨师在国外越来越吃香,不少已获得聘请,这亦带动锦添食品酱料产品的需求。
大马拥有清真认证(Halal)优势,所以他看好出口市场。
自2、3年前开始,该公司开始出口产品,包括新加坡、澳洲及印尼等,以出口七彩鱼生配料为主。
目前,出口业务占总营业额大约10%,未来将增加更多产品,积极攻出口市场。
Monday, 6 March 2017
凝聚业者力量 培育技术人才 大马空调与冷藏协会推动行业茁壮成长
马来西亚空调与冷藏协会领导举行圆桌会议,深入讨论该会的宏图大计与未来应走方向。左起为林达明、宋国金、林道章、邱进财、官特贤、陈振华与苏子强;站立者为郑伟东。 |
国内最年轻行业团体之一的马来西亚空调与冷藏协会(MACRA),恰如早晨初升的太阳那般生机勃勃,提岀多项壮志凌云的计划,力求在短期内把会务推向新高峰,协助会员与同业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同业们都满怀信心,该会在一群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并非常有远见领导班子的领航下,拟打造我国举足轻重和家喻户晓的工商业组织,甚至声名远播东盟、亚洲,乃至全球。
马来西亚空调及冷藏协会领导层在一项圆桌会议上,分享了该协会的雄心壮志,以及令会员与同业引以为傲的诸项计划。
该协会会长拿督邱进财博士万丈豪情地说,该会已拟定三项目标,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致目标。
其一:要在5年内在全国各地包括东马两州成立分会,同时广招会员,让协会拥有愈加强大的力量与影响力,也有更大的话语权;
其二:将积极筹款,以期实现拥有本身会所的目标,不必继续寄人篱下;拥有本身的会所大厦后,有足够宽阔的空间展开各项活动,会务肯定将蒸蒸日上;
其三:推广技职教育及培养技术人才,即致力于创办协会全资拥有并全权管理的一所技职学院,以期训练与栽培具有高水平与良好素质的技术专才,源源不断地为同业输送可以符合他们要求的技术人员,进而确保整个行业将更加茁壮成长,成为本区域的领先行业。
此外,该协会也致力在环保方面与政府及国内外环保组织密切配合,例如逐步淘汰不利环保的“冷煤”,为推广环保及节能产品方面做出贡献。
邱进财指,该协会成立于2000年,至今15年,仍是一个很年轻的组织,可谓风华正茂,殷切期待长征路上将有很大的作为。
他说,该协会成立的宗旨是维护会员同业的权益与福利,并共同谋取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官特贤:我们将在环保方面尽一点绵力。 |
400会员分工合作
目前,该协会的分员分为个人会员及公司会员两种,个人会员超过100名,公司会员则超过200名,总会员人数约有400名。
他指,同业们由两批人员组成,一批是经营住家、工厂与商店的空调机械通风系统的供应与安装者;另一批则包括工程师及其他相关领域专才。
这两批人拥有不同的商业利益,可谓各取所需及各有所求,他们在协会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尽量做好平衡的角色,以期彼此真诚分工合作,共同举步朝着大方向迈进。”
该会创办人之一兼现任第一副会长林道章指出,会员由多个来自不同的相关行业组成,例如个人会员以经营与安装家庭式空调设备为主;公司会员则汇集了国内外厂商、空调工程公司、进口商、承包商及机械材料供应商等。
署理会长官特贤说,各种不同性质的会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承包私人界及政府的工程,经营贸易、供应与销售业务。
会员当中所经营空调设备与工程涉及建筑领域,占了很大的比重。
出席该圆桌会议的协会领导人还包括第二副会长宋国金、总秘书陈振华、副总秘书苏子强、理事林达明、协会总经理安妮吕及商务发展经理郑伟东等。
竭诚付岀赢认同
邱进财认为,今天的社团不再是过去的“饮胜”及“搓麻将”的会馆,它们都扮演着与时并进的角色,率领会员迈步前进,致力为会员同业们谋求福祉。
“尽管社团工作吃力不讨好,但我们深信,在大家竭诚的努力与付岀下,必将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同,而这也将是我们最值得欣慰的事。”
官特贤指出,家庭式的空调已很普遍,因随着时代演变,家用空调对很多人来说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并表示家用空调约占会员生意额的70%;工商业空调则只占他们生意额的大约30%。
据他说,无论是民间或官方,对国内究竟有多少人从事空调服务业迄今仍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最保守估计肯定超过1万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目前,该协会绝大部分的会员是为从事空调服务者,至于冷藏业方面则少之又少。
因此,该会拟大事向外招收冷藏业者踊跃加入协会为会员,从而让协会更为壮大,同时也更具代表性。
拟与东盟业者设区域联会
官特贤认为,作为协会领导人,他们必须尽一份责任与义务,要求同业们知道有关计划与策略可能对他们未来的作业带来一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必须未雨绸缪,提岀应对的办法。
陈振华形容这是危机与商机同时到来,就看同业们如何面对;他并表示同业们不要仍然把经商目标锁在本国,而是应当把眼光扩大至区域甚至全球市场。
邱进财透露,正因为东盟经济共同体行将全面落实,马来西亚空调与冷藏协会拟与其他东盟国家共同筹组成立东盟十国的空调及冷藏联合会,让各国同业借此大平台,同步发展并共缔全赢的良好局面。
他说,东盟各国进行密切的配合,互惠互利的目的是正确的方向,毕竟本区域为全球生产空调设备最多的地区,在全球市场上掌握优势。
捉紧国际大型合作商机
随着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东盟经济共同体,以及美国主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A)等划时代的区域及国际大型合作模式正逐一涌现,该协会将积极向会员与同行做好宣教工作,唤醒他们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挑战,也捉紧商机。
邱进财说,这些对国际经济格局影响深远的策略与计划,对会员与非会员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商机,同行都应高度关注,采取相应行动,以期克服困难与挑战,也不会与商机失之交臂。
该会将与大马中小型企业协会及马中总商会等工商业团体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探讨到中国与其他国家寻求商机的可能性。
18日庆15周年筹基金
马来西亚空调与冷藏协会将于今年12月18日欢庆成立15周年晚宴暨筹募基金,届时会员和相关团体,以及政府部门代表会相聚一堂,一起纪念会庆,同时互相交流与联谊,意义深远。
邱进财说,这个协会虽然年轻,但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各方均非常重视该会的“生日”,连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及相关部门首长都特别提供献词,该会对此深感荣幸。
他说,该会在得到肯定之余,并不会得意忘形、忽略肩上的重担,而将会继续昂首阔步,去争取更大的成就,为会员同业带来更多利益,也为社群国家谋求更大福祉。
马来西亚空调与冷藏协会成立的任务
●推广同业对马来西亚空调机械通风系统及制冷行业的肯定;
●协调并保障所有会员在行业中的活动;
●与政府部门、专业团体、厂商和供应商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招募有信誉的会员,以保证他们在相关团体中享有在技术、诚信及责任面的荣誉;
●在空调机械通风系统及制冷行业里提倡培训及开发更有效率的员工;
●提倡及维护各种技术,空调机械通风系统获得提升;
●推荐、维持及改善与相关机构和注册团体的合同、契约及投标的条例;
●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改进并提升安装及维修的标准;
●让会员参与商讨、考量与宣传任何足以影响行业的事件或意见;
●推广及提倡同业对马来西亚空调及冷藏协会的认可与肯定,以求达致协会成长的目标。
南洋商报:冯运达:2015年12月17日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7
北部经济走廊加持 HCSB白虾业务蓄势待发
北部经济走廊与Hannan Coporation Sdn Bhd(简称HCSB)联手合作,在霹雳州吉辇县瓜拉牛拉的实林新地区开辟水产养殖发展计划,占地300英亩的150个养虾池,淡水白虾预料年产量可达3000吨。
这项发展项目从2010年开始,分成两阶段进行。一旦在2015年完成整个水产养殖计划,将会有500个养虾池,成为霹雳内最先进与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场。
国际市场对淡水白虾需求逐年增长,处于生活富裕时代的消费者也追求健康的食物,因此,白虾市场潜力巨大。
专营虾养殖场的HCSB配合北部经济走廊,投资2亿7400万令吉在实林新水产养殖场发展计划。
年产目标1.4万吨
2013年,实林新水产养殖场的化验室、水源过滤室等硬体建设都已完成,并积极挖掘养虾池。
首阶段150个养虾池已动工,次阶段占地800英亩的350个养虾池也在挖掘中。
HCSB董事经理哈米尔表示,合作项目由州政府提供地段,公司负责投资。由于养殖场是沼泽地,开发初期面对很大的挑战。
“2013年,暂时有6个养虾池投产,并供应市场。目前仅是初步阶段,白虾只供应本地市场,一旦整个发展计划完成,所生产的白虾将输往日本。”
哈米尔说,实林新水产养殖场目标是每年生产1万4400吨白虾,即新鲜白虾与冷冻白虾。
价格好前景俏
哈米尔指出,每个养虾池约可生产7吨至10吨白虾,养殖周期约70天至90天,即每公斤约有60只至70只虾,就可以采捕供应市场。
“2013年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16.80令吉,利润可观。”
他表示,瓜拉牛拉实林新水产养殖发展计划化验室斥资100万令吉;至于水源过滤室斥资400万令吉,采用先进科技养殖谈水虾。
居民受惠最大
北部经济走廊执行局农业局主任尤索夫则说,根据合约,HCSB负责养殖淡水白虾,150个虾池完成后,将与当地居民共享收成,即公司将拥有50%的虾池。
到了2015年,公司释出股权至剩30%给当地居民,所以,最大受惠者是当地居民。
尤索夫说,计划旨在协助居民提高收入,参与计划的居民每人可分配4个养虾池,月收入可达3000令吉至4000令吉。
他表示,实林新水产养殖发展计划由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养殖白虾及白虾加工。因此,计划中的太平甘文丁食品加厂房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此计划预期可培育100名白虾养殖业者,以及提供500个就业机会。
这项发展项目从2010年开始,分成两阶段进行。一旦在2015年完成整个水产养殖计划,将会有500个养虾池,成为霹雳内最先进与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场。
国际市场对淡水白虾需求逐年增长,处于生活富裕时代的消费者也追求健康的食物,因此,白虾市场潜力巨大。
专营虾养殖场的HCSB配合北部经济走廊,投资2亿7400万令吉在实林新水产养殖场发展计划。
年产目标1.4万吨
2013年,实林新水产养殖场的化验室、水源过滤室等硬体建设都已完成,并积极挖掘养虾池。
首阶段150个养虾池已动工,次阶段占地800英亩的350个养虾池也在挖掘中。
HCSB董事经理哈米尔表示,合作项目由州政府提供地段,公司负责投资。由于养殖场是沼泽地,开发初期面对很大的挑战。
“2013年,暂时有6个养虾池投产,并供应市场。目前仅是初步阶段,白虾只供应本地市场,一旦整个发展计划完成,所生产的白虾将输往日本。”
哈米尔说,实林新水产养殖场目标是每年生产1万4400吨白虾,即新鲜白虾与冷冻白虾。
价格好前景俏
哈米尔指出,每个养虾池约可生产7吨至10吨白虾,养殖周期约70天至90天,即每公斤约有60只至70只虾,就可以采捕供应市场。
“2013年的市场价格是每公斤16.80令吉,利润可观。”
他表示,瓜拉牛拉实林新水产养殖发展计划化验室斥资100万令吉;至于水源过滤室斥资400万令吉,采用先进科技养殖谈水虾。
居民受惠最大
北部经济走廊执行局农业局主任尤索夫则说,根据合约,HCSB负责养殖淡水白虾,150个虾池完成后,将与当地居民共享收成,即公司将拥有50%的虾池。
到了2015年,公司释出股权至剩30%给当地居民,所以,最大受惠者是当地居民。
尤索夫说,计划旨在协助居民提高收入,参与计划的居民每人可分配4个养虾池,月收入可达3000令吉至4000令吉。
他表示,实林新水产养殖发展计划由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养殖白虾及白虾加工。因此,计划中的太平甘文丁食品加厂房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
此计划预期可培育100名白虾养殖业者,以及提供500个就业机会。
Sunday, 8 January 2017
捉紧趋势转变契机 海产冷冻业者积极求变
一盘生意会否被时代淘汰,视乎业者是否能捉紧趋势和契机转变,就算是夕阳工业也能另觅生机。 海产冷冻业正面对这样一个局面,不少业者开始积极求变,寻觅生机,以垂直扩展,将业务多元化至下游业务,将风险分散,以蜕变换空间。
海产冷冻业在大马已有相当久的历史,且规模庞大,甚至还包括上游捕鱼业务,也出口至海外,在大马食品工业地位举足轻重。 不过,在人们饮食方式的转变,加上生态环境变化、扩展资金不足等种种挑战下,小型或安于现状的业者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以原海产冷冻起家的海记行有限公司,在2011年开始计划进入下游行业,将业务延伸至冷冻食品,产品类型以海产类为主。 当察觉社会饮食趋势出现转变时,海记行决定进行相关投资。 公司市场行销经理谢再生向《南洋商报》表示,他们在两年前开始,投资100万令吉在冷冻食品业务的设备。
“海产冷冻业从过去30多年来到现在,已交由第二代和第三代接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们不能只专注在以往买卖方式,必须设法多元化业务,才能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应对挑战 须有规模 他表示,海产冷冻业面临来自海内外激烈竞争,一些竞争对手会通过加注冰块方式以求将重量提升,以提高价格。
在大马市场方面,则面临海鲜顶价不能太高等问题。 因此,经营这行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海记行在国内市场方面力求覆盖每个族群的市场,以将市场范围扩大。 “虽然有人认为冷冻海产业已是夕阳行业,但最重要还是看业者如何应对。”
谢再生表示,经营海产冷冻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品质,也就是新鲜度。 在过去,将海产冷冻是为了将还没卖完的海鲜能妥善库存,但随后开始讲究如何提升冷藏技术以锁住海产新鲜度,演变至现在,业者们开始设法多元化至冷冻食品等,来迎合市场不同需求。
他表示,若业者只是单纯作海鲜冷冻业务,其利润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持续收窄,加上大马人不太愿意花钱吃高价海鲜,海产冷冻业者只能选择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与海外对手一较高下。 “因此,唯一的出路是要制作更多下游产品,将产品范围多元化。”
饮食习惯 转求便利
谢再生表示,整个饮食环境都在转变,人们在饮食需求方面开始以便利为主,以欧洲为例,当地食用的鱼类也已经过处理,已剔除骨头,不再是完整的形状。 “我相信,再过20至30年,我们的饮食方式也会朝这个趋势发展。
” 随着时代开始转变,每户家庭人数已开始减少,谢再生表示,公司就是看准这股趋势,而推出冷冻食品系列。再者,人们的生活步伐开始加快,方便烹煮的冷冻食品的需求也将会提高。 “现在,一些家庭只有两夫妻,他们或无法吃完一条鱼,而冷冻食品可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他坦言,冷冻食品业务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不过,公司并不予以担忧,因人们还是要吃东西填报肚子,这行仍会有增长空间,重复订单的潜能相当大。
拥强劲行销团队
尽管海记行才刚加入冷冻食品行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建立品牌,不过,对于一些原有业者所带来的竞争,公司并不担心,因旗下批发商都愿意配合他们,引进更多产品,来多元化自己的销售通路。
谢再生说,公司本身已有强劲的行销队伍,在将商品引进超级市场等销售渠道上,都不成问题。 在市场策略方面,海记行以年轻人为主。
谢再生认为,目前这一行的竞争属于良性性质,只要可以创新就能在市场站稳脚步,一些业者会通过从国外引进产品,或自创产品达到这个目的。
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表现还不赖,一些业者自创产品也成功引进国外市场。 对于海记行来说,他们会大胆接受任何意见,但以注重食品为出发点,才来提升口味。 创意应获保障 无论如何,在以创意取胜的同时,理应保障自己在这方面的创意。
农业与农基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指出,在6月出曾在一项食品展呼吁国内小型企业家积极为自己所研发的产品注册商标,尽管一些产品具有创意,这显示业者在商标和品牌注册方面的醒觉仍有待提升。
以冷冻海产为根基 海记行进军冷冻食品
即使海记行选择进军冷冻食品市场,谢再生表示,冷冻海产业还是公司的根基,并希望冷冻食品业务能在未来占公司30%收入。 目前,海记行在冷冻产品的研发费用已达10万至50万令吉,并且在今年4月开始看到回酬。
他表示,为了能在下游业务有所突破,他们开明接受任何意见,包括不是相关行业的专才如厨师等给予意见。 “这是因为我们在冷冻海产行业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会被本身设下框架局限自己的视野,我们要听取更多人的意见,才能作出蜕变。
” 谢再生表示,冷冻食品能通过口味提升来吸引消费者,不过,冷冻海产只能讲求新鲜度。 从以上种种计划可看出,海记行要主动出击,成为一站式业者的决心。
因此,对于各业者来说,在面临任何挑战之际,应大胆求变方能另觅一片蓝天;若墨守成规,将会面临画地自限的窘境。 海洋环境遭破坏 海产资源减少挑战大 在我国,经营海产冷冻业业者的业务范围大部分都会延伸至上游,海记行也不例外,除了经营冷冻海产生意,也拥有本身的捕鱼船队,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谢再生表示,上游行业其实面临一定挑战。与国外比较,大马的捕鱼业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还未能提升至深海捕捞渔获,因此海产资源遭到破坏对于他们带来一定的破坏。
目前,国内捕鱼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则是渔船吨数不够大。谢再生表示,这些都要视乎政府在这方面的资助或支援,以让业者得以提升本身的设备。
与此同时,海产资源因为拖网渔船对海洋生态带来的破坏性而受到影响,因这类的捕鱼方式将破坏海床,连带影响鱼苗的生态环境,意味未来渔获将受到影响。
他强调,这需要连串的详细计划才能实行,毕竟大马的渔船设备还未能去到深海捕获,贸然采取相关政策将对相关行业带来冲击。
曾受困欧盟禁令 大马海产业也在08年曾因欧盟禁令而一度陷困,大马渔业在当时被发现不符合欧盟标准规格,而在欧盟未把我国海产列入黑名单之前,先撤回原有出口商的执照,并经过11个月的改进后,才成功达到欧盟的入口标准规格。
许多冷冻海产业者在那个期间受到冲击,因在我国海产品出口的前十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五个,分别是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比利时。
当时,这项严格的条例影响我国超过40家海产业者,同时也对运输业、制冰业、养鱼业等其他与海产业有关的行业带来连锁的反应。
竞争激烈 有利海产加工业发展 冷冻海产食品则属海产加工中的一环,马来西亚海产加工公会会长李迪伟表示,的确有许多原海产业者开始转战海产加工业,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不盲目才能站稳
不过,他提醒业者在应对竞争之余,最重要的是不盲目地跟随他人的脚步,应先专注在本身专长,从自己的长项多元化业务,才能在这行站稳脚步。 “许多加入海产加工领域的业者,其实早已有一定的基础。” 李迪伟表示,要进入海产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低,必须具备相当的经验、技术和规模,才能具备谈判能力。
他强调,无论是大小业者都应紧记“居安思危”这四个字,不应满足于现状,反而应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朝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才能免于被淘汰的风险。
勿满足于现状
“一个行业会否被视为夕阳行业,最重要的是要看业者如何变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寻觅本身的生存空间。” 因此,无论大小型业者,都应寻觅自己的定位,才能免于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较为小型业者或在扩展方面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他鼓励这些业者向中小企业等工会求助,并经常留意政府或各工会的辅助措施,才能免除遭行业新陈代谢而淘汰的命运。
海产冷冻业在大马已有相当久的历史,且规模庞大,甚至还包括上游捕鱼业务,也出口至海外,在大马食品工业地位举足轻重。 不过,在人们饮食方式的转变,加上生态环境变化、扩展资金不足等种种挑战下,小型或安于现状的业者将面临淘汰的风险。
以原海产冷冻起家的海记行有限公司,在2011年开始计划进入下游行业,将业务延伸至冷冻食品,产品类型以海产类为主。 当察觉社会饮食趋势出现转变时,海记行决定进行相关投资。 公司市场行销经理谢再生向《南洋商报》表示,他们在两年前开始,投资100万令吉在冷冻食品业务的设备。
“海产冷冻业从过去30多年来到现在,已交由第二代和第三代接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们不能只专注在以往买卖方式,必须设法多元化业务,才能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应对挑战 须有规模 他表示,海产冷冻业面临来自海内外激烈竞争,一些竞争对手会通过加注冰块方式以求将重量提升,以提高价格。
在大马市场方面,则面临海鲜顶价不能太高等问题。 因此,经营这行业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海记行在国内市场方面力求覆盖每个族群的市场,以将市场范围扩大。 “虽然有人认为冷冻海产业已是夕阳行业,但最重要还是看业者如何应对。”
谢再生表示,经营海产冷冻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品质,也就是新鲜度。 在过去,将海产冷冻是为了将还没卖完的海鲜能妥善库存,但随后开始讲究如何提升冷藏技术以锁住海产新鲜度,演变至现在,业者们开始设法多元化至冷冻食品等,来迎合市场不同需求。
他表示,若业者只是单纯作海鲜冷冻业务,其利润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持续收窄,加上大马人不太愿意花钱吃高价海鲜,海产冷冻业者只能选择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与海外对手一较高下。 “因此,唯一的出路是要制作更多下游产品,将产品范围多元化。”
饮食习惯 转求便利
谢再生表示,整个饮食环境都在转变,人们在饮食需求方面开始以便利为主,以欧洲为例,当地食用的鱼类也已经过处理,已剔除骨头,不再是完整的形状。 “我相信,再过20至30年,我们的饮食方式也会朝这个趋势发展。
” 随着时代开始转变,每户家庭人数已开始减少,谢再生表示,公司就是看准这股趋势,而推出冷冻食品系列。再者,人们的生活步伐开始加快,方便烹煮的冷冻食品的需求也将会提高。 “现在,一些家庭只有两夫妻,他们或无法吃完一条鱼,而冷冻食品可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他坦言,冷冻食品业务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不过,公司并不予以担忧,因人们还是要吃东西填报肚子,这行仍会有增长空间,重复订单的潜能相当大。
拥强劲行销团队
尽管海记行才刚加入冷冻食品行业,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建立品牌,不过,对于一些原有业者所带来的竞争,公司并不担心,因旗下批发商都愿意配合他们,引进更多产品,来多元化自己的销售通路。
谢再生说,公司本身已有强劲的行销队伍,在将商品引进超级市场等销售渠道上,都不成问题。 在市场策略方面,海记行以年轻人为主。
谢再生认为,目前这一行的竞争属于良性性质,只要可以创新就能在市场站稳脚步,一些业者会通过从国外引进产品,或自创产品达到这个目的。
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表现还不赖,一些业者自创产品也成功引进国外市场。 对于海记行来说,他们会大胆接受任何意见,但以注重食品为出发点,才来提升口味。 创意应获保障 无论如何,在以创意取胜的同时,理应保障自己在这方面的创意。
农业与农基工业部长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指出,在6月出曾在一项食品展呼吁国内小型企业家积极为自己所研发的产品注册商标,尽管一些产品具有创意,这显示业者在商标和品牌注册方面的醒觉仍有待提升。
以冷冻海产为根基 海记行进军冷冻食品
即使海记行选择进军冷冻食品市场,谢再生表示,冷冻海产业还是公司的根基,并希望冷冻食品业务能在未来占公司30%收入。 目前,海记行在冷冻产品的研发费用已达10万至50万令吉,并且在今年4月开始看到回酬。
他表示,为了能在下游业务有所突破,他们开明接受任何意见,包括不是相关行业的专才如厨师等给予意见。 “这是因为我们在冷冻海产行业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会被本身设下框架局限自己的视野,我们要听取更多人的意见,才能作出蜕变。
” 谢再生表示,冷冻食品能通过口味提升来吸引消费者,不过,冷冻海产只能讲求新鲜度。 从以上种种计划可看出,海记行要主动出击,成为一站式业者的决心。
因此,对于各业者来说,在面临任何挑战之际,应大胆求变方能另觅一片蓝天;若墨守成规,将会面临画地自限的窘境。 海洋环境遭破坏 海产资源减少挑战大 在我国,经营海产冷冻业业者的业务范围大部分都会延伸至上游,海记行也不例外,除了经营冷冻海产生意,也拥有本身的捕鱼船队,以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谢再生表示,上游行业其实面临一定挑战。与国外比较,大马的捕鱼业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还未能提升至深海捕捞渔获,因此海产资源遭到破坏对于他们带来一定的破坏。
目前,国内捕鱼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则是渔船吨数不够大。谢再生表示,这些都要视乎政府在这方面的资助或支援,以让业者得以提升本身的设备。
与此同时,海产资源因为拖网渔船对海洋生态带来的破坏性而受到影响,因这类的捕鱼方式将破坏海床,连带影响鱼苗的生态环境,意味未来渔获将受到影响。
他强调,这需要连串的详细计划才能实行,毕竟大马的渔船设备还未能去到深海捕获,贸然采取相关政策将对相关行业带来冲击。
曾受困欧盟禁令 大马海产业也在08年曾因欧盟禁令而一度陷困,大马渔业在当时被发现不符合欧盟标准规格,而在欧盟未把我国海产列入黑名单之前,先撤回原有出口商的执照,并经过11个月的改进后,才成功达到欧盟的入口标准规格。
许多冷冻海产业者在那个期间受到冲击,因在我国海产品出口的前十个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五个,分别是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比利时。
当时,这项严格的条例影响我国超过40家海产业者,同时也对运输业、制冰业、养鱼业等其他与海产业有关的行业带来连锁的反应。
竞争激烈 有利海产加工业发展 冷冻海产食品则属海产加工中的一环,马来西亚海产加工公会会长李迪伟表示,的确有许多原海产业者开始转战海产加工业,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象,他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不盲目才能站稳
不过,他提醒业者在应对竞争之余,最重要的是不盲目地跟随他人的脚步,应先专注在本身专长,从自己的长项多元化业务,才能在这行站稳脚步。 “许多加入海产加工领域的业者,其实早已有一定的基础。” 李迪伟表示,要进入海产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低,必须具备相当的经验、技术和规模,才能具备谈判能力。
他强调,无论是大小业者都应紧记“居安思危”这四个字,不应满足于现状,反而应迎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朝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才能免于被淘汰的风险。
勿满足于现状
“一个行业会否被视为夕阳行业,最重要的是要看业者如何变通,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寻觅本身的生存空间。” 因此,无论大小型业者,都应寻觅自己的定位,才能免于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较为小型业者或在扩展方面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他鼓励这些业者向中小企业等工会求助,并经常留意政府或各工会的辅助措施,才能免除遭行业新陈代谢而淘汰的命运。
Subscribe to:
Posts (Atom)